城市概况


 
林州百城宣传片赏析(4′19″)


  林州,河南省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全市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辖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747个自然村,1994年设市。
  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八百里太行把风光最秀美的一段留给了林州,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大峡谷更是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共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境内拥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滑翔伞运动基地,有千古之谜猪叫石、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同时,林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目前仍存有赵南长城、东周贵族墓群、隆虑古城址等文化历史遗迹,是中原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三重文化交汇处。林州又是太行革命老区,八路军一二九师指挥部曾设在任村镇西坡村。经过20余年的精心打造,林州已成为了“有山有水有精神”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形成了以源远流长的儒、释、道历史文化为内涵,集野营观光、休闲养生、滑翔攀岩、绘画写生、科考探险、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国字号”旅游品牌达25个。集雄、奇、峻、美于一体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现在,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龙头的绿色生态游和以国际滑翔基地为主导的蓝天翱翔游,“红、绿、蓝”三色旅游交相辉映,令国内外游客近悦远来,流连忘返。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的立市之本、兴市之魂。林州的发展历程,以上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外出发展建筑业、9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和市属工业、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建设为标志,经历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个阶段,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林州人的“创业四部曲”。近年来,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林州市紧紧围绕生态建设这一核心,全力打造金融和科技两个引擎,持续强化创新、资本和互联网三种思维,确保了结构调整优化不减势、经济发展换挡不减速。十二五期间,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496.6亿元,较2011年增长57.5%,年均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62144元,较2011年增长56%,年均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620.2亿元,较2011年增长149.4%,年均增长2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亿元,较2011年增长62.2%,年均增长10.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5元,较2011年净增8525元,年均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2亿元,较2011年增长78%,年均增长12.2%。县域经济综合排名连年位居全省前十位。
  以精神传承、党性教育、宗旨践行为一体的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2017年3月被中联部确定为全国16家外国政党培训重点合作院校之一。目前,学院先后被确定为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行政学院公仆意识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现地教学基地、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中央国家机关党校首批党性教育基地、中央团校党性教育基地、河南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形成了以红旗渠精神教育为主题的品牌效应。截止2018年底,共举办中组部、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等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培训班3200余期,培训学员18万余人。承办了越南党政干部培训班、非洲发展中国家总统顾问班、老挝领导干部培训班、马耳他青年干部考察班等15个涉外培训班次,涉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城市荣誉----

  林州先后被评为生态休闲示范城市、最美中国人文(生态) 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低碳生态示范市、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城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市、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食品卫生示范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等,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建筑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社会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林州,对红旗渠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对林州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2012年9月21日的“国际和平日”,首届中国林州国际友好和平艺术节启动仪式在山清水秀的太行大峡谷隆重举行。
2013年9月21日是“国际和平日”,第二届中国林州国际友好和平艺术节在河南林州举行开幕式。
2014年9月21日,第三届中国林州国际友好和平艺术节开幕。
2014年9月28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2014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高层论坛暨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园区)发布仪式”在京举行。林州市以在绿色发展、生态建设方面的突出成就荣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收获继2011年11月成功创建“中国低碳生态示范市”之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又一“国字号”品牌。
2015年1月16日—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休闲产业论坛2015年会暨中国生态城市与园区发展峰会上,林州市荣膺“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称号。
2015年12月30日,2015年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名单公布,林州市入选国家园林城市。
2016年,林州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6年3月,获全国绿化模范市。
2016年3月底举行的“中国建筑之乡”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会上,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林州市“中国建筑之乡”称号,至此,林州市成为全国第28家、河南省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县(市)。
2016年4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河南经济蓝皮书(2016)》出版暨“十三五”发展趋势研讨会,发布《河南经济发展报告》(又称“经济蓝皮书”)。根据“蓝皮书”中的《2015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林州市在民生幸福评价方面位列全省第一。
 


城市文化----

  精神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并孕育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精神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方言
  林州境内的方言为晋语邯新片磁漳小片林州话,亦称林州方言。林州方言语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高亢宏亮,发音清晰,浑厚直硬,变音较多,四声分明,去声字多多。词汇丰富,词尾多有后缀;句中常有语头、镶中和缀尾,说话常省略某些词语 。林州话对多音节词的首音节词读得沉重、响亮、节奏长,末音节词读得轻、低、节奏短:常因发音速度快,省略或轻放读个别词的声母、韵母,听起来好象改变了原来词语的音节 。
  晋语前身应该是汉代扬雄《方言》提到的“赵、魏之西北”方言。晋语的使用人口近5000多万(86年是4600万) ,其中山西约2000万(不含运城和临汾大部,运城话和临汾话属于关中系统) 、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各近1000万,陕北有300多万。晋语的最重要特征是有入声,这和北京的官话很不相同,晋语比北京话的语言特点古老很多,有学者戏称之为“北方话中的山里话”。
  饮食
  林州特色饮食有:大烩菜、卤面、水饺、捞面条、宽面条汤、凉粉、粉条、和乐剏、鸡蛋面疙瘩汤、红薯面窝窝等。


风景名胜----

  林州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境内的林虑山乃“北雄风光最胜处”,群峰秀拔,峭壁险峻,林木葱郁,飞瀑流泉,景物奇秀,为世所称。现已形成了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为龙头,以黄华神苑、洪谷山、龙凤山、万泉湖、五龙洞为侧翼的景区格局。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另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冰冰背、黄华流水颠倒颠等自然奇观,有高达346米的亚洲第一高瀑,更有被国际航联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1996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林州并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现已形成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为龙头,以黄华神苑、天平山、洪谷山、柏尖山、龙凤山、万泉湖、五龙洞为侧冀的景区格局。红旗渠的红色旅游与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旅游“红”、“绿”交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旗渠、林虑山景区,以其“雄、奇、险、绝”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红旗渠景区、太行大峡谷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区。林虑山乃“北雄风光最胜处”,群峰秀拔,峭壁险峻,林木葱郁,飞瀑流泉,景观奇物,为世所称,内有天然公园王相岩,有高达346米的亚洲第一高瀑,以及三九严寒桃花怒绽、三伏酷暑寒水结冰、千古之谜猪叫石等神奇的自然景观。被国际航联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着中外滑翔健儿竞相来此大展雄姿。成功举办滑翔伞世界杯赛暨第一届中国安阳林虑山国际滑翔伞公开赛和全国汽车越野赛。红旗渠景区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石板岩镇石板岩村、郭家庄村、高家台村被评为全省农家乐百村万户试点村。
  林州共有5A级景区2家(红旗渠、太行大峡谷),4A级景区2家(中华古板栗园、万泉湖),3A级景区4家(黄华山、太行屋脊、天平山、洪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国字号品牌24个。其中红旗渠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虑山是国家地质公园,五龙洞是国家森林公园;万泉湖淇淅河是国家湿地公园,另有国际滑翔基地等著名旅游景区。  

 

自然地理----

  位置
  林州市位于东经113°37′~114°04′,北纬35°41′~36°22′,市境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4公里。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占86%,耕地76万亩。市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市区海拔306.8米。截止2015年,全市总人口112.6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50.49人,是我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县级市之一,市区人口近30万。林州市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望大海,西通晋陕,南依中原,北连京畿,乃南下北上、东进西达、三省通衢之要地,人称“金三角”,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


  地质地貌
  林州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8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海拔最高处是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处位于五龙镇东北部(海拔200左右),市区海拔306.8米。林州地处太行山东麓,属于华北地震带,境内断层较多,大多属于正断层。最大的断层位于林州盆地的西部并延长到北部,长35公里,断层面倾向东,倾角50-80度,垂直断距1000米。此外还有4处较大的断层和众多小断层。林州大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极易散失。在有隔水层的地方,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相当困难。在太行山东麓,地表被强烈侵蚀,多陡崖、峡谷,造成了太行山与林州地面的巨大高差,形成了太行山悬崖峭壁的雄伟画卷。


  水文
  林州市属于半湿润地区,境内的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夏秋为丰水期,冬春为枯水期。全市属海河水系漳、卫南运河水系,有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天然河流以及红旗渠,水资源总量5.652亿立方米,另有可利用的过境水3.78亿立方米,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04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556亿立方米。


  气候
  林州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林州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量672.1mm,年日照时间2251.6小时,平均无霜期192天,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5.8℃,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 -2.5℃。林州最大冻土深度42cm,最大降雨量1081.0mm/日,最大积雪厚度180mm。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6.4%,静风40.8%;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为南风6.6%,东风5.3%,静风39.6%。
 


城市现状----

  林州市辖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116万人。城市规划区面积361.2平方公里,重点规划控制区面积18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8.5万人。
  城市道路长度193公里,面积502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八纵十三横”主城区和一个国家红渠开发区的城市道路框架。人均公共绿地10.5平方米,绿地率33.7%,绿化覆盖率37.6%,拉扱无害化处理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城区供气率95%,供热面积达到238万平方米。
  全市16个建制镇中,姚村、陵阳两镇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镇,临淇、河顺、合润、东姚等4个镇被安阳市确定为市级重点镇,9个镇被命名为“中州名镇”,21个行政村被命名为“中州新村”。城镇化水平由十ー五末的41.7%提高到了47.47%。
  绿在增多,棱在增高,路在延伸,城在变靓…红旗渠畔的林州市正在成为一个功能完善、内涵丰富、亮点纷呈、绿意映然、生态宜居的山水城市。

 

主办单位:林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联系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长春大道
网  址:http://www.linzhou.gov.cn/

承办策划:土地推介网  www.zgtdtj.org.cn

投资热线:010-63848430  63899114

电子邮箱:zgtdtj@sina.com  QQ:2543206318  在线咨询

京ICP备09091948号  京ICP证1500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497号